弹簧度盘秤的装配调试、使用和故障排除
弹簧度盘秤是利用弹簧制成的一种衡器。与传统的杆秤相比,它结构简单,读数直观,能较好地防止不法用户欺骗消费者的 行为。文章对其的装配调试、使用和故障排除进行了分析。
1.弹簧度盘秤的装配
1.1铆合方面。
连接架和承重架体,连接直角铁、斜角铁和双金 属片,指针体和指针轴套等的铆合,必须做到:(1)主要部位的铆接 应有工装保证,防止铆接后部件变形。(2铆接时应使用铁铆钉,铆 接处应牢固,不得松动,结合处不得有空隙。(3)铆接部件的中心线 应尽量做到互相垂直,防止斜、偏等。(4)双金属片和直、斜角铁铆合 时,应注意不能将双金属片的铁面铆反。
1.2总装配顺序。
1.2.1单面弹簧度盘秤的总装配顺序。秤架一 承重机构-调零机构-计量弹簧机构-刻度盘-指针-秤盘架- 秤盘-压圈、面罩、铭牌-装限位螺钉及左右侧板(计量性能测试结 束后)-写编号打检定印(计量性能检定合格后包装。
1.2.2双面弹 簧度盘秤的总装配顺序。秤架-承重机构-齿轮机构-补偿机构- 调零机构 - 刻度盘 - 指针 - 计量弹簧机构 - 秤盘架 - 秤盘 - 压 圈、面罩、铭牌-装限位螺钉及左右侧板(计量性能测试结束后)-写 编号订检定印(计量性能检定合格后> 包装。总体组装应做到水平、 垂直、灵活、紧固、对称,即:(1)上、下摆板,中支架等和秤架体平行; (2 T-25螺钉将连接架、直角铁同竖连杆相连接时,应注意竖连杆 垂直,相互间有微量间隙;(3)齿轮装置整体配合后,齿轮轴应转动 自如,齿轮轴和齿轮板应保持垂直;(4)长、中销轴装配后,应保证销 轴活动的口,有一定的间隙,但轴向窜动不应太大;(5>装配齿条限 位时,不能使齿条和齿轮啮合得太紧,也不能过松(6)调零机构、齿 轮机构、承重机构等放入秤架体内时应注意中心对称(7调零螺母 初始位置应适中(8所有紧固螺丝必须拧紧、不得松动,必要时应 加弹簧垫片。
2.弹簧度盘秤的调试程序
2.1系统安装运行情况的检查。
此项调试又称初步调试,主要 是对弹簧度盘秤机械系统各零部件的安装运行情况作认真细致的 检查调试。这项工作往往容易被人们忽视。但生产实践证明,做好此 项工作,对下一步计量性能的调试工作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2系统计量性能的检查。
这一调试,是建立在完成上述系统 安装运行检查调试基础之上。它主要是按照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的要 求,对系统计量性能进行调试,使之满足计量检定规程所规定的指 标,以保证弹簧度盘秤的准确性、灵敏性和示值不变性。弹簧度盘秤 在整机安装后要进行调试,大致分4个步骤:(1)首先调整计量弹簧 有效圈数,使刻度盘一面(和没装微调装置的杠杆对应)的示值达到 要求,调整时注意弹簧对称性。(再调节微调装置以使和其对应的 刻度示值达到要求,此时可不去顾及先调好的面,但调试不可再动 计量弹簧。(3)必要时两面都可以适度地调动一下刻度盘。(4)等两 面示值分别调试达到标准后,再将两面指针“0”对位固定,即可保证 刻度两面示值同步。
2.3单面弹簧度盘秤的调试方法。
2.3.1系统安装运行情况的 调试。系统安装运行情况的调试,主要是观察各零部件的安装、配合 和连接状况,检查各零部件的位置、方向是否正确,有无错装、倒装、 反装及安装不正的状况;检查各零部件的运行情况,例如用于按动 秤盘,观察指针摆动是否正常等。凡发现零部件安装不当的,应从水 平、垂直、对称等角度去调整校准。2.3.2偏载准确度的调试。在秤盘 的前、后、左、右4个不同的位置加放约等于1 / 3最大秤量的砝码 后,观察其示值误差,对于左、右位置的示值误差,主要是计量弹簧 的弹性力不一致造成的误差。由于计量弹簧的弹性力的大小与弹簧 的有效圈数成反比,只要将两根计量。弹簧的有效圈数调到一个合 适的数值,即可使左右偏载达到规程要求的范围内。至于双面弹簧 度盘秤的前后偏载误差,应在左右偏载一致的前提下来调整,调整 时可借助调整刻度盘的相对位置使前后偏载误差达到规程所规定 的要求。
3.弹簧度盘秤的正确使用
弹簧度盘秤的正确使用主要有以下几点:(1)使用有检定合格 标志的秤,并在有效检定周期内。(2秤上零部件完好无损,盘架与 承重架连接牢固,不得松动。(3)弹簧度盘秤必须安置齐平在坚实的 台面上,将秤调整为水平状(4将秤盘置于盘架上,调整零点旋钮, 使指针指示于度盘的“0” ;(5)使用时,被称物体尽量放置在秤盘中 央,切勿冲击,抛掷;?连续使用时,应注意观察空秤零位以保证计 量准确;(7使用过程中,除校对空秤零位外,达不得旋转调零旋钮。 (8不要超出最大秤量使用,也不要称量小于最小秤量的物体。
4.常见故障与排除方法
4.1指针转动异常。指针转动不平稳、跳针、指针在行程中突然 抖动或出现卡死现象。
4.1.1故障产生原因。(1)齿条上无限位;(2 初始位置过高;(3)齿条限位间隙大;(4)齿轮松动(齿轮齿条出 现崩齿毛刺;(6>齿轮和齿条磨损严重。
4.1.2排除方法。(1)安装上 限位螺钉;(2调整初始位置;(3)调整齿条限位间隙适中;(4)拆下 指针,平直、矫正,调整指针与字盘或修复距离为1-2mm;(5)固紧 齿轮;(6>清除毛刺或修复齿轮齿条,对不能修复的应更换新齿条; (7更换新齿轮或齿条。
4.2零位变动。4.2.1故障产生原因。(1)指针、承重框与连接架、 补偿装置等的铆合松动;(2各零部件相互作用不符合要求;(3)紧 固螺钉打得不紧,有松动现象;(4)销轴松动不灵活、摆板、中支架等 处无间隙而造成阻尼。4.2.2排除方法。(1)将指针、承重框与连接 架、补偿装置等的重新铆合,做到铆合处要牢固,不得松动(将各 部件调整到位,使其符合要求;(3)将紧固螺钉拧紧;(4消除销轴、 摆板、中支架等的阻尼。
4.3示值先负后正或先正后负。
4.3.1故障产生原因。(1)计量弹 簧绕制不均匀或两计量弹簧对称性差;(2齿轮偏心,齿轮加工的齿 距有误差或齿形被破坏等。
4.3.2排除方法。(1)更换合格的计量弹 簧;C2调整齿轮到同心或换上合格的齿轮。
4.4回程误差。
4.4.1故障产生原因。(1)计量弹簧绕制的间隙 大,强度不够;(2因装配不符合要求产生阻尼等。
4.4.2排除方法。 (1)更换合格的计量弹簧;(2重新按技术要求装配。
4.5称量不准,误差大。
4.5.1故障产生原因。(1)其中一根计量 弹簧卡住或脱落;(2指针和刻度盘间隙有些地方小,有蹭齿现象。 (3)计量弹簧绕制不均匀或没有调整好。
4.5.2排除方法。(1)将脱落 的计量弹簧重新装配;(2调整指针与刻度盘间隙均匀;(3)重新调 整计量弹簧或换上合格的计量弹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