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行业动态

浅谈地磅计量的历史及发展趋势

时间:2017-04-18 02:10:40   点击数:

本文以地磅计量的历史传承作为主线,从介绍地磅的历史入手,了解它的现状,把握它未来的发展方向,为我所及相关地磅检定机构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历史借鉴及解决对策。

地磅weighing machine),是质量计量仪器的简称,指利用作用于物体上的重力来确定物体质量的计量仪器(该仪器也可用来确定作为质量函数的物体的其他品质、数量、大小或特性)。地磅作为重要的计量器具,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商贸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以地磅计量的历史传承作为主线,从介绍地磅的历史入手,了解它的现状,把握它未来的发展方向,为我所及相关地磅检定机构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历史借鉴及解决对策。

在我国古代,计量被称为度量衡”,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尚书·舜典》:“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衡器的名称就来源于“度量衡”一词。衡,就是指用各种秤测量物体的质量。衡器作为计量器具“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成员”,是我国最古老的计量器具之一。它的历史可追溯到距今 4000 年前的原始社会末期,当时物品交换出现,人们用最简单的眼看手摸保障最初的计量公平。在此之后,根据杠杆原理,原始衡器天平和秤逐渐产生、流行,但在相当长时期内单位量值参差不齐、计量标准混乱不一,这种混乱一直持续到秦始皇统一天下,立下法令,统一度量衡。以后历朝历代虽有所增减,但总的制度都被列为国家典章沿袭下来,直到明清,甚至民国。

 

古代度量衡制度就这样传承下来,而地磅也在历史传承中不断发展,以杆秤为代表,在我国广泛应用。八十年代,杆秤年产量曾达到上千万支。市场经济的繁荣,促进了杆秤的不断发展,但新的问题——缺斤少两,致使买卖双方计量纷争不断。为解决计量纠纷,保障贸易公平,1955 年,国家计量局成立,初期以传统度量衡为主,而衡器最初给人的印象基本上等同于“木杆秤”,群众眼中的计量局就是“号(hao)秤”的单位。可见衡器计量在计量工作中的地位。杆秤的庞大市场需求是它制作简单、携带方便的优点决定的,但随着市场的发展,它的缺陷——操作不方便、计量速度慢、精准度差,越来越暴露出来,给百姓生活造成越来越大的伤害。 1994 年 9 月 23 日,国家技术监督局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发文《关于公众贸易当中限制使用杆秤的通知》,杆秤从此退出历史舞台,地位逐步被机械式秤和电子秤取代。

 

机械式秤在杆秤被限制使用后的二十多年中以其制造成本和销售价格较低”的优势迅速占领贸易市场,使用范围很广。这一时期的衡器计量以市场监督为重点,规范市场,为企业提供有效保障。

 

近几年地磅的发展方向是电子化、智能化、多功能化的电子秤。它以高精度、快速和动态计量、稳定可靠等特点,逐步替代体积笨重、精度、速度和准确性比较低的机械式秤。其功能也不断拓宽,除称重计量外,还有监测、运算、控制、管理等多项功能。产品广泛应用于工农业、商业、科研、教学、医疗卫生、国防建设等领域,也在各行各业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地磅正向着多样化、多层次方向发展。这对地磅检定机构在监督管理、检定项目扩展、检测仪器配备、人员素质等方面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可以说,这些要求是地磅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我们通过借鉴历史经验,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现结合我所现有的一些举措,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1、加强机构内部管理。地磅检定过程中,要求检定人员规范、准确地做好检定记录,保证记录详细、全面。下厂、下县检定时主动要求被检定方填写监督卡、服务评价卡等,以保证对检定人员的监管到位、服务方式正确。

 

2、全面提高衡检人员素质。地磅检定受人为因素影响非常大,人员的专业素养、政治素质、操作能力、服务意识等都会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常态化的业务学习”,不定期的“走出去学徒、请进来授课”,周期性的“技术比武”及日常的个人“充电”等激励机制,都是近几年我所摸索出的行之有效的办法,可以提倡推广。

 

3、扩展地磅检定项目。在调研的基础上,立足市场需要,完善、新上、储备项目,在项目上做文章”,谋求发展。

 

4、强化对本地地磅企业的监管和服务。加大力度对地磅生产企业的监督,有利于从源头上提高衡器的质量,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在 2016 世界计量日致辞中说,“量值定义世界,精准改变未来”,计量的不断发展就体现在量值更加准确,测量更加精准。在新的时期,作为计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磅计量也必将大有作为,践行大国工匠精神,追求精益求精的发展方向,为保障贸易结算公平、提升人民生活质量发挥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