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磅的安装及调试
为了保持地磅应有的精度和示值的正确,状态良好,除了地磅本身质量外,一个根本问题就是地磅的安装质量及调试。相当多的 地秤由于安装不当造成极大的人力物力浪费,有的还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本文主要分析了地磅在安装及调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
1.地磅的安装
1.1基坑的主要技术要求
地磅的基坑是供安装秤的承重装置、读数装置和杠杆系统的,如基 坑不紧同,辅助设施不适当,将会影响秤的计量性能和使用寿命。因此 对基坑的要求是有严挤的规定:①基坑水泥结构壁厚、底层和有关建筑 技术要求应根据当地的土质结构情况确定,务必使基坑的基础地耐力 应完全达到或超过囝纸上规定的技术安求;②整个基坑足一蹩体,基坑 内各个支点座墩的顶面应相互平行,按阉纸尺寸严格控制在负差范围内 (一般不超过5mm >,地脚螺栓采用预留孔进行二次浇溜。各墩的最大 受力应符合秤的设计要求,受力后不得有单独下沉现象;③施T.时应严 格保证基坑的内部尺寸;④基坑上平面应适当高出周围地面,一般不少 于100mm,特别是在地势较低的地区;⑤基坑的深度不得少于1.5m;⑥ 基坑四周围框与承重台板四周距离应控制在lcm-1.5cm之间,四周围框 应采用预留孔进行二次浇灌;⑦施工时应考虑防水、漏水、渗水措施, 基坑底面有一定坡度以便排出积水,保持坑内干燥清洁;⑧基坑内应有 照明设施和安全保护措施;⑨基坑两端应铺设相当于承重台长度的平直 通道,路面应与秤面水平,并没有明显的限速标志;⑩计量箱处应有《:1 秤房,房内光线明亮,而且便于观察来往过秤的车辆;?承重台上部应 设有防护棚,以减少日晒、夜露和雨淋。
1.2基坑施工要求
①基坑材料,一般采用水泥一次浇灌成型,坑内各支点座墩按土 质、位置配置钢筋;②按图纸定好基坑的中心十字线和以此为基准引导 出的各支点座墩位置及其他尺寸;③定出经承重板板面为零的水平基准 线,并以此基准引导出支点座墩T.作面的高度水平线;④地脚螺栓及围 框护边采用预留孔进行两次浇灌;⑤施丁.模板混凝土的一面要刨光,板 与板之间要密实防止漏桨;⑥捣制混凝土留15mm,用1:2水泥沙浆抹 面;⑦在混凝土工种全部完成后,必须有28天以上保养期,保养期内适 当洒水、遮盖,防止干燥。
2.地磅的调试
2.1调试程序
掌握正确的调试程序是衡器调试工作多快好省的关键之一。不遵守 合理的调拭程序,十有八九会出现返工现象,甚至会越调越乱。
外观检查-基本误差的测定-稳定性和灵敏性-变动性-承重位置准确 性-称量准确性-调配游铊-检定。
外观检查的重点是检查承重台是否变形;坑沿之间间隙是否合乎要 求;称重台台面和坑口平面高度差是否在允许范围内,特别要注意承重 物和卸重物处的台面变形及其对坑沿的高差;检查杠杆系的各活动环节 是否有卡靠现象;检查操作台台面是否水平;连接钩是否垂直,有无卡 靠现象;计量杠杆是否在示准器中间位置,有无卡靠。
上述调试程序,在实际T作中有时将几步变成一步进行,但基本上 不能颠倒这个顺序,如任意颠倒顺序就会造成不必要的返T.。
2.2稳定性的调试
地秤的稳定性,主要是指地秤的示值部分,由静止平衡位置被破坏 之后,经过几次摆动,仍能恢复到原来的平衡位置。稳定性的好与坏, 主要决定于杠杆的重心和支点刀刃的相对位置,杠杆重心离开支点刀刃 的垂直距离愈远稳定性愈好。但是要使它失去平衡所需的力也就相应要 增大,这就是地秤的灵敏性差。因此在装配调试过程中稳定性和灵敏性 应一起考虑。
2.2.1对稳定性的要求
空秤调整平衡后,计量杠杆在示准器内摆动的第一个周期,距示准 器上下边缘的距离不大于1mm;空秤调整平衡后,再故意打破平衡,此 时计量打杆能依靠内身的恢复力矩,鲐过几次摆动后,回到原来的平衡 位置。如果不能满足上述要求,则必须进行调试。
2.2.2稳定性的判断方法
1 )观察计贵杠杆的摆动周期或频率。若计量杠杆摆动慢,摆动周 期长时,则稳定性差。此现象若出现在空秤和小载荷时,则需检查计量 杠杆的支点刀刃是否超过了重、力两点刀刃的连线。
2)观察计量杠杆的摆幅和衰减。当计量杠杆摆幅小、衰减快时, 需检查杠杆的支撑零件的接触面有无造成摩擦阻力过大的现象。
2.2.3稳定性的调试
1 )产生的原因。①计量杠杆的重心距离支点刀刃太近;②计量杠 杆的支点刀刃低于重、力点刀刃连线;③零部件装配不良,相互有靠檫 现象或零件松动,产生滑移现象等;④杠杆系各支撑零件与连接零件有 磨损或损坏,造成摩擦阻力过大;⑤由于装运震动,平衡铊松动上移, 使重心位置上移。
2)调试方法。①下降平衡铊的距离,也就是使杠杆重心下降到合 理的位置。若平衡铊下降一段距离后,仍达不到目的,可以将平衡铊 大小铊颠倒一下再调整,或换刀子,或稍微磨一下支点刀刃口,切不可 磨、挫刀孔;②调整支、重点刀位置,缩短这一距离,可将支、重点刀 的刃口用砂纸稍许磨几下,注意磨削量不能过大,如刀子刀刃太钝、圆 弧过大,磨几下还不行,必须更换新刀子;③调整部件之间位置正确, 消除卡、靠、摩擦等故障。若计量箱立柱和计量箱位置不正确,产生 靠、卡等现象,可在计量箱立柱或计量箱下面垫一块薄铁皮,调整它们 的位置,使之符合规定要求。注意:薄铁皮只能垫一块,决不许垫两 块,垫两块以上容易发生相对滑动。至于一块铁皮的厚薄要视实际情况 而定。
2.3灵敏性的调试
2.3.1对灵敏度的要求
在检定规程中对灵敏性的要求为:从空秤到最大称蜇时,在秤承重台 上加放(或减太)该抨量最大允许误差绝对值的砝码,计量杠杆的力点端 静止足巨离的改变量不少于5mm若达不到此要求,则需要进行调整。
2.3.2灵敏性的判断方法
1)观察计量扛扦的懐动周期或频率。起摆慢,周期长或频率低, 此时灵敏度高。检查支、重、力三点刀刃位置,支点刀刃是否吃线太 多,计量杠杆到支点刀刃的垂直距离是否太近;周期短,频率高,此时 灵敏度低。
小载荷时,检查计量杠杆重心到支点刀刃的垂直距离是否太大大载 荷时,检查支点刀刃是否离线太多。
2)观察计显杠杆的摆幅大小和衰减快慢。摆幅小,衰减快,灵敏 度低。检查刀与刀承、挡刀板之间有否摩擦阻力过大现象。如:刀承硬 度太低被压出凹槽,挡刀板安装过紧、锈蚀等。
3)计量杆杆摆动不均或拐不到“位”就返回检查零部件装配是 否有靠擦现象。灵敏度调试过程中同时要注意地中街的稳定性,切不可 为了追求提高灵敏度而忽视了稳定性,一定要使二者同时都得到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