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行业动态

地磅称重传感器产品出口技术壁垒应对措施的探讨

时间:2018-01-16 09:17:29   点击数: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称重传感器生产企业的现状、发展趋势和国际主要认证 地磅称重传感器的要求及发达国家对地磅称重传感器产品设置的技术壁垒分析,提出一些应对措施 的探讨,旨在提升我国地磅称重传感器的产品质量以提高称重传感器出口竞争力,供大家参考

1.前言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 加快,称重传感器企业逐渐注重国际市场,传感 器产品已经出口到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 由于用于贸易结算的衡器用称重传感器在很多国 家是法制管理的产品,各国对其质量十分重视, 所以要求其进口的产品必须符合本国技术要求和 相关认证,例如:欧洲的OIML认证、北美的 NTEP认证,从而造成在国际贸易中传感器出口到 一个国家进行重复的检验,形成一种实际性的技 术壁垒。而美国NCWM已经在20101月份启  VCAP (Verified Conformity Assessment Program) 审查考核程序,即样品测试通过后还要进行现场 一致性评估,其主要目的是对中国产品进入国际 市场设置障碍,欧盟组织也有可能设置类似的要 求。尽管该工作目前尚未形成法案,但一旦通过, 势必大幅提高称重传感器的生产成本。

而我国的大部分传感器企业由于受到技术和 现有的检测设备、检测能力的限制,特别是一些 中小型企业的检测设备和检测能力还不能满足国 际高精技术的要求,所以只能出口到东南亚,印 度等低端市场。即使出口到欧洲,北美等市场也 大多数为中间商贴牌OEM生产,无法进入他 们的主流市场,从而就造成了有些企业采用低质 材料互相间低价恶性竞争。即使是OEM产品,但 大多数的利润被中间商拿走,这样就大大制约了 企业的发展,降低了经济效益。所以当务之急是 如何提高我国传感器企业的技术能力和检测能力, 认真做好相关国家的认证工作,突破其设置的技 术壁垒,为更好的走出去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 做的意义是非凡的:一是可以大大促进我国传感 器生产和制造技术的整体提高,更好的和国际技 术接轨;二是可以用企业自己的品牌进入国际的 主流市场,提高企业的国际知名度,为企业发展 奠定了基础,更为中国制造创造了好名声。

2.国内外称重传感器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在电子称重技术与地磅产品快速发展,我国称重传感器技术与 制造工艺也取得较大进步,大小生产单位和企业 共有160余个,工业与商业电子秤用称重传感器 年产量已突破300多万只,家用电子秤用称重传 感器年产量多达9000万只,可以说是称重传感器生产大国,但总体质量水平与国际同类产品相比 还有较大差距。从近几年的国家监督抽查中,发 现总体合格率不高,仅为50%左右,国家监督抽 查结果与称重传感器生产大国地位极不相称。实 际上国家监督抽查结果基本上反映了我国传感器 质量的总体水平,其实质反映的是我国传感器质 量总体技术、工艺和管理水平,其表现如下:

1在认识上,对根据国际法制计量组织 (OIMD R60国际建议制订的《称重传感器》国家 标准GB/T7551-2008)不理解、不执行。目前不 少国内传感器企业在称重传感器的生产和检测过 程,还停留在旧检定规程的测试与试验方法上, 仍然沿用负荷传感器的技术指标,即非线性、滞 后性、重复性,而称重传感器的准确度等级以综 合误差来判定,并错误的把0.02级与C3级等同起 来,忽视了低温和高温对称重传感器误差的影响, 而造成产品的质量问题;在对待国际认证的问题 上更是如此,没有认真理解和掌握国际认证的技 术条款,无法正确理解60号国际建议与国家标准 GB/T7551-2008的要求,没有认真研究OIML 证,国家标准GB/T7551-2008以及北美NTEP 证的试验过程和技术要求之间的差异,从而也无 法掌握进入国际主流市场的钥匙。

2在工艺装备上,不少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 业没有按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考核必备条件配置 工艺装备,没有齐全的检测手段;只满足于用简 陋的设备,使用负荷传感器的试验方法,沿用废 弃旧国标违规生产;同时由于检测设备陈旧简陋, 缺乏完成新国标必需的检测手段(例如:加载温 度试验、湿热试验、大气压力试验等设备,因此 也难以执行新国标的试验方法。

3)在技术上,有些厂家没有掌握称重传感器 的性能和质量随结构、材料、工艺、检定等因素 而变化的规律,根据生产条件提高制造工艺水平 稳定产品质量,缺乏对核心工艺,特别是电路补 偿与调整工艺、防护与密封工艺和稳定处理工艺 的研究与应用,也就无法生产合格的产品。

4在管理上,没有确立称重传感器是一项系 统工程的概念,因而不能把技术与管理结合起来, 形成新的制造系统和有效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只重视产量,忽视质量,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如: 有的厂家对产品型式评价确定的制造工艺,在进 行批量生产时任意简化,甚至更改来降低要求, 减少检测次数,使产品出现较多的缺陷和隐患; 有的厂家为了节约成本,在生产中改材料、换元 件粗制滥造,用低价、低质的材料来代替,全然 不顾传感器的质量问题,只顾眼前的利益,长此 以往只能带让中国制造做低价低质的代名词。

在国际上,大多数称重传感器生产企业非常 重视以下四点: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配置优良的工艺装 备、检测仪器仪表,完善各项电路补偿装置,努 力做到工艺装备和制造工艺最先进。

2具有比较长期的战略眼光,瞄准世界称重 传感器技术的发展潮流和战略前沿,制订规划, 指导确立研发项目和新产品开发,确保产品技术 的先导性和制造工艺的先进性。

3对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 有较大的资金投入。解决了称重传感器科研开发 与批量生产较深层次的结合问题。增强了基础研 究与超前研究能力,保证了新产品和自主知识产 权产品的开发和生产。

4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上加强文化管理,其重 要特征就是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培养人, 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人是生产力的重要因素, 是企业财富的创造者,重视人才培养,特别是第 一线人才的培养。

由于他们掌握着传感器的最新最前沿的开发 技术,最高端的市场和最大利润,所以我们必须 正视眼前差距,奋起直追,提高产品质量,努力 学习,掌握和突破他们制定的所谓技术壁垒”, 更好为我国产品的出口,进入他们的主流市场打 下坚实的基础。

3.OIML认证与美国NTEP认证对称重传感 器技术指标的主要差异

由于目前我国传感器企业中有出口业务的大 部分集中在欧州,北美市场和东南亚市场。这些 国家对称重传感器的认证主要采用OIML认证和 NTEP认证,我国对称重传感器的型式评价是等效 采用R60国际建议与OIML认证内容基本一致, 但美国NTEP认证与OIML认证在技术要求上有一 定的差异。这里以我国出口量最大且已通过 OIMLC3000分度和NTEPIIIM5000分度的 悬臂梁传感器为例,来说明两者之间在综合技术

4.应对措施

1正确理解R60国际建议与国家标准 GB/T7551-2008的要求,通过对型式评价OIML 认证以及美国NTEP认证的试验过程和技术要求之 间的差异的研究,解决传感器产品出口技术壁垒, 以实现我国传感器产品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2目前国内传感器企业在称重传感器的生产 和检测过程中,仍然沿用负荷传感器的技术指标, 即非线性、滞后性、重复性,而称重传感器的精 度等级以综合误差来判定,因为各单项误差非线 性、滞后性、重复性交叉影响综合误差,所以两 者之间无法找到对应关系,因此只能通过对负荷 传感器检定规程JJG391-2005与称重传感器检定 规程JJG 669-2003的分析比对的基础上,对传 感器制造工艺进行探讨研究,以提高我国传感器 产品质量。

3)通过对检测设备及检测方法的研究,提高 我国传感器产品出口能力。目前,我国称重传感 器生产企业现有的检测设备和检测能力特别是一 些小型企业的检测设备和检测能力还不能满足国 际高精技术的要求,为了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检测 能力,引进先进的测试设备,提高检测能力,使 之满足认证对设备的要求是必须的。例如,目前 有些企业没有静重机力标准机,所以只能在杠杆 机上进行试验;试验后认为合格就直接送到国外 进行认证,这样一次通过率就较低;浪费了人力, 物力不说,还对企业的声誉带来一定的影响。所 以在不能引进设备的基础上,要充分挖掘现有设 备的潜力,技术改进和改造现有的设备,努力满 足认证对设备的要求。

4 )了解认证机构,掌握认证的渠道,熟悉认 证程序,关注所在国认证的最新动态,从而提高 认证效率。目前称重传感器OIML认证主要在以下 机构:德国PTB荷兰NMI中国计量科学研究 院等。涉及NTEP认证主要在美国NISTCalifor- nia DMS等机构进行。一般认证试验的程序是这样 的:先准备样机,如有可能的话和认证机构先联 络一下,确认所选样机是否合适和咨询相关的试验 程序;在公司内或委托一家机构准备和完成样机试 验;如果合格,和认证机构联络,准备样机的送样 和资料的申报工作;如认证机构答应送样,则送样 和送资料;认证机构完成对资料的审查,如果资料 完整正确,则对样机进行认证试验,如果资料不完 整或不正确,则需补齐资料或等资料正确后,才能 进行下一步工作;资料审查后,开始试验,认证机 构完成试验后,认证机构会通知厂家试验结果;审 核和发证,如果试验合格,认证机构要审核数据, 审核合格后,就可以发证了;认证机构从送样开始 到发证一般都在3个月内完成。

5)培训企业的技术和质检人员,学习和熟悉 认证的程序和规则;通过请熟悉认证程序专家和 老师,培训员工和提高员工,对认证程序的了解 和掌握,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的素质和质量。

6)改进产品的工艺装备,提高产品的一致性和工艺性;通过改进产品的工艺装备,制定合理 制作工艺程序,保持和认证产品工艺的一致性。

4.结束语

通过以上措施希望达到的预期目标是:提高 我国大多数传感器企业的质量意识和人员素质, 进一步贯彻新国标GB7551-2008的精神在我国各 个企业落实,通过增添必要的检测设备和改造现 有的设备使大多数企业能符合按新国标的要求组 织生产,能使多数企业技术人员和质检人员,理 解并掌握OIML R60GB/T7551-2008和北美的 NTEP认证的试验要求和技术差异,从而从整体上提高我国传感器企业的产品质量和出口能力。